胡人吹玉笛,一半是秦声。
十月吴山晓,梅花落敬亭。
愁闻出塞曲,泪满逐臣缨。
却望长安道,空怀恋主情。
观胡人吹笛。唐代。李白。 胡人吹玉笛,一半是秦声。十月吴山晓,梅花落敬亭。愁闻出塞曲,泪满逐臣缨。却望长安道,空怀恋主情。
胡人吹奏着玉笛,大都是秦地的音声。
十月吴山的清晓,一曲《梅花》落到敬亭。
愁苦中听到《出塞》的乐曲,泪水顿流,沾湿了我的帽缨。
回头遥望那通往长安的大道,可叹我空怀着眷恋君主的衷情。
秦声:秦地之乐曲。《汉书·杨恽传》:“家本秦也,能为秦声。”
梅花:笛曲,亦称《梅花落》,属乐府之《横吹曲辞》。杨齐贤曰:古者,羌笛有《落梅花》曲。
敬亭:山名,在个安徽宣州市南。《舆地广记》:宣州宣城县有敬亭山。
出塞:占乐府名,亦属《横吹曲辞》。《古今注》:“横吹,胡乐也。张博望入西域,传其法于西京,唯得《摩诃》、《兜勒》二曲。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声二十八解。魏、晋以来二十八解不复具存,世用者《黄鹤》、《陇头》、《出关》、《入关》、《出塞》、《入塞》、《折杨柳》、《黄覃子》、《赤之阳》、《望行人》十曲。”
却望:再望,回望。
参考资料:
1、詹福瑞 等.李白诗全译.石家庄:河北人民出版社,1997:949
2、傅正谷选释.唐代音乐舞蹈杂技诗选释:人民音乐出版社,1991.03:33-34
这首诗当作于天宝十二载(公元753年)。是年秋天,诗人由梁园来到宣城,曾与宣城宇文太守、崔侍御等人游乐唱和。
参考资料:
1、刘忆萱 王玉璋.李白诗选讲:辽宁人民出版社,1985年06月第1版:278-281
全诗即由观胡人吹笛,闻秦地之声,随寓而发眷恋宗国之情,或谓身在江海,而心存魏阙之意。
全诗一二两句点题,叙写感慨的由来,是因为胡人所演奏的笛子曲中,有一半是秦地的曲调,闻国都所在的秦地之声,撩动了忧国之情,从而为下面的叙事抒情作了必要的铺垫。接下四句即写所闻所感。三四两句侧重叙事,“十月”点明时间,“敬亭”点明观胡人吹笛的地点。“吴山晓”是写秋季肃爽,吴地的山丘更为疏朗。经过这两句交代叙写,“观胡人吹笛”一事的情况,读者就了然于心了。五六两句侧重抒情,抒写闻笛的的感受。诗人听了苍凉悲壮的《出塞》古曲,自然会联想起当时北部边境隐伏之患,忧国之心也就油然而生。一个“愁”字,道出了诗人对国家政治前途的担心。然而,自天宝三载遭谗被逐以来至今已近十年之久,在这十年之中,诗人眼看着国事日非,危机四伏,而自己却没有报国之路,作为被放逐的诗人来说他的心情是极其沉痛的。为此写出了“泪满逐臣缨”悲凉慷慨的诗句。更足以见诗人对国家的一腔忠愤。诗至此叙事抒情已经归结到了诗的主题。这就自然引出结尾两句的点睛之笔,“却望长安道,空怀恋主情”。言诗人闻笛以后,愁肠百转,起身遥望西入长安的大道,烟尘浩渺,深感国都遥远,融景生情,流露出诗人一片眷恋人主的苦情!“恋主情”三字之前冠以“空怀”二字,写尽了诗人忧愤之深。
全诗先点出“秦声”二字,继而写闻《出塞》曲以后的愁绪,最后归结到西望长安,空怀恋主之情。叙事抒情层次井然,结构完整。
这是一首五言古诗。于自然平淡之中又兼有一种苍凉激越的格调。所谓自然平淡,是从全诗的语言特点来说的。这首诗的语言既无夸张又无藻饰,诚是一派肺腑之言,所谓苍凉激越,是指诗句中寄寓的感情异常激烈。但是这种激烈的感情,又几经压抑,因而又有一种苍凉遒劲的况味。应该说这种特点是和诗人忧思之深分不开的。李白的五言诗,在其全集中所占的分量并不少。许多人往往只注意诗人的七言古诗、七言乐府以及七言绝句,因为那些诗大都表现了诗人奔腾咆哮、豪迈飘逸的风格特点,但对于他的五言古诗论者却不多。其实这也是应该加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。
王阮亭《五言诗选凡例》中说:“唐五言古诗凡数变,约而举之:夺魏晋之风骨,变梁陈之俳优,陈伯玉之力最大,曲江公继之,太白又继之”。《居易录》也指出:“唐五言诗,杜甫沉郁,多出变调。李白、韦应物超然复古,然李诗有古调,有唐调,要须分别观之。”前人的这种观点首先指出了李白继陈子昂“复古”的大旗,一反梁、陈宫掖之风。同时又指出李白的五古,有古调、有唐调,这就是说,李白所提倡的复古并不是一味地走回头路,而是在恢复从《诗经》到建安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,继续向前开拓,要求诗应该发自真情,真率自然,不因袭别人,不伪饰造作,创造出一种“清水出芙蓉,天然去雕饰”的格调。由此可见,此诗既有“古调”,又有“唐调”,具有推陈出新的新诗风。
李白(701年-762年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朝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。祖籍陇西成纪(待考),出生于西域碎叶城,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。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岁。其墓在今安徽当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陆有纪念馆。 ...
李白。 李白(701年-762年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朝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。祖籍陇西成纪(待考),出生于西域碎叶城,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。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岁。其墓在今安徽当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陆有纪念馆。
次韵怀彦成。元代。陈基。 沙棠为桨木兰桡,别后令人瘦沈腰。采蕺暂归灵越去,栽桃重赴武陵邀。醉乘莲叶春波阔,梦落檐花夜雨飘。犹记共游鸣玉洞,满山明月共吹箫。
寄章友直。宋代。李觏。 人生何足贵,贵在天资秀。譬如沙石间,金玉岂常有。有才不善用,多为淫邪诱。嗟哉栋梁材,往往厄樵手。章子吾不识,美在众人口。如何材艺多,四十无所守。所守者何为,非贵亦非富。古今圣与贤,历历垂星斗。景行苟有成,进退无一缪。不能攻天下,尚可名身后。百年随飘风,白发勇未斗。良时且不反,饮恨唯尸柩。无谓学巳足,大海难掬漱。无谓过可文,希珍尚磨垢。智者当自知,既往诚何咎。西子蒙不洁,见者掩鼻走。恶人幸斋戒,上帝必孚佑。相如窃妻逃,犊鼻从沽酒。一朝赋上林,在汉为称首。努力念前哲,吾言非子诟。
短歌行赠贾西谷。明代。何景明。 城西草堂日无事,广文先生骑马至。先生雅性嗜林壑,为爱吾庐有幽意。长溪风起寒日冥,晚云含白冬树青。山城沽酒不易得,为尔且系双银瓶。先生好吟近颇酷,手书佳句已盈轴。灯前朗咏三十篇,一一徽音中金玉。顾予疏陋非良俦,感君过野常优游。城中岂无万户侯,金盘玉馔不少留。从来富贵安足慕,水上浮沤草头露。君不见贾生自负洛阳才,南迁且作长沙傅。
次韵文潜。宋代。黄庭坚。 武昌赤壁吊周郎,寒溪西山寻漫浪。忽闻天上故人来,呼船凌江不待饷。我瞻高明少吐气,君亦欢喜失微恙。年来鬼崇覆三豪,词林根柢颇摇荡。天生大材竟何用,只与千古拜图像。张侯文章殊不病,历险心胆原自壮。汀洲源雁未安集,风雪牖户当塞向。有人出手办兹事,正可隐几穷诸妄。经行东坡眠食地,拂拭宝墨生楚怆。水清石见君所知,此是吾家秘密藏。
再次韵十首。宋代。陈造。 曲巷才人迹,泥涂没屐深。未妨冲雨到,要伴掉头吟。大巧专亭毒,何时扫疹淫。浊醪君莫厌,排闷勉孤斟。
游佑七年丁未十一月朔蔡久轩自江东提刑归抵。宋代。王撝。 嵯峨武夷山,中有梁栋姿。凤凰鸣高岗,隐见视其时。孰若阿房宫,下容五丈旗。孰奏箫韶乐,和声召来仪。才大古人用,论高人先知。晦翁千载人,源流有余师。衣传正大学,时吐蹇谔辞。国步方险艰,忧端终南齐。袖有济时策,真言琅玕披。忠嘉计稷契,不事激与随。辩论黼座侧,听纳天颜怡。林林陛楯郎,相顾胥叹咨。中有张万福,拜贺太平基。正赖中流柱,障澜使东之。胡为勇於去,神龙不容羁。平生廉靖操,为国张四维。西风送汉节,凛凛和霜威。皇华驰周显,书锦辉绣衣。沮台占二星,今夕躔已移。江右九州地,俗弊民已疲。高褰赤帷裳,下照及隐微。刑清民乃服,莠除昔始滋。烹鲜戒政扰,漏鱼宁纲稀。要令珥笔俗,洗心学书诗。更令佩犊子,竭力事耘耔。鄱江歇澜波,贯索韬光辉。丕变东楚俗,若咏洙泗涯。小试大儒效,泰山一毫釐。宁如立本朝,措世复雍熙。无容孔席暖,伫兴宣室思。归来纳绛节,平登黄扉叶。富贵推不去,乘留复须疑。